支付行业因其与金钱的紧密联系,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缩影,充满了各种怪现象。本文将为您一一揭秘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与真相,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支付行业的复杂性。
一、拿货越少,政策越好
在支付行业,一个常见的现象是:拿货越少,政策越好。例如:
机构拿货:60元一台。
一级代理拿货:9元一台。
二级代理免费拿货:上级还请你吃饭,激活一台还给你200元补贴。
这种“倒挂”的逻辑看似不合理,但实际上是支付行业的一种营销策略。通过吸引更多的代理加入,形成庞大的销售网络,最终实现产品的快速推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。
二、百亿大佬与支付新人的穿着对比
百亿大佬:夏天穿大背心,看起来特别像淘宝100块钱3件的。
支付新人:穿西装打领带,特别精英范,尤其是2.0平台,基本上都是商务装。
这种现象反映了支付行业的另一个特点:越成功的人,越不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。成功的人更注重实际的业务和成果,而不是外在的包装。
三、赚大钱的异常低调,赚小钱的支付圈乱嚷嚷
赚大钱的人:异常低调,整天哭穷,抱怨运营成本太大,需要涨价回本。
赚小钱的人:为了吸引下级代理,往往通过炫富来达到目的。
这种现象揭示了支付行业的一个现实:真正赚大钱的人往往低调行事,而那些通过小手段吸引代理的人,往往赚不到大钱。
四、身份错位
底层销售人员:时刻关注各支付公司的荣辱兴衰,却忽视了自己的实际工作。
操盘大佬:整天关心激活数据,却忽视了整体的市场趋势。
这种现象反映了支付行业的一个问题:很多人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认识不清,导致资源和精力的浪费。
五、意识错位
朋友圈:一边说自己的事业多牛逼,多有前途,一边转发各种被收割的新闻。
这种现象揭示了支付行业的一个矛盾:很多人对自己的事业缺乏清晰的认识,容易被外界的负面信息影响。
六、宣传错位
同行竞争:哪家支付公司爆出与代理的经济问题,都会被同行奔走相告,然后阐述一番自己品牌好。
这种现象反映了支付行业的一个问题:同行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,导致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。
七、阶层错位
代理心态:都想做忽悠别人去干活,自己当上级的事儿,却不知道自己也是被收割的小韭菜。
这种现象揭示了支付行业的一个现实:很多人对自己的位置认识不清,容易被上级代理利用。
八、老想把朋友发展成代理,把代理变成朋友
同行见面:假装客套,然后毫不掩饰地互相开始招商,最后心里都会阴暗地骂对方一句。
这种现象反映了支付行业的一个问题:同行之间的关系复杂,容易产生矛盾和误解。
九、上级牛逼就是自己牛逼,平台厉害就是自己厉害
代理行为:机构弄个月分润图标或者是顶头上级弄个自己挣钱的截图发给大家,全部人跟打了鸡血一样四处朋友圈吹牛逼打广告。
这种现象揭示了支付行业的一个问题:很多代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,容易被上级代理的影响。
十、喜欢拉横幅
庆祝方式:不管是买房还是买车,必定要拉个横幅:热烈祝贺XX平台XX总,喜提XX豪车。
这种现象反映了支付行业的一个特点:喜欢通过夸张的方式庆祝成功,但这种方式往往缺乏实际意义。
十一、我能骂别人产品,别人不能骂我的产品
产品评价:别人的任何产品,都能说出123等不同的弊端,自己的产品,必定是完美无瑕。
这种现象揭示了支付行业的一个问题:很多人缺乏客观的评价能力,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思维。
十二、啥道理我都懂,但选产品的时候就是贪
选择困境:见识也多,道理也懂,知道低结算高返现的后期必定有变,但就是贪,控制不住自己的选择。
这种现象反映了支付行业的一个现实:很多人在选择产品时,容易被短期利益吸引,忽视了长期的风险。